道德经讲义_第4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4节 (第4/8页)

句,是借喻水的善性,言圣人利天下万事万物之实,并非单指水而言。圣人综事物于一源,贯古今于一理,因时制宜,体用皆备,与水的上善无争之德无异。

    ??水是生命之源,是万物生长必须依赖的元素,动植飞潜皆以水为命。人身体的水份占百分之七十,一旦消渴、脱水,其身自亡。至于修习水德,那更是性命中不可或缺的珍宝。水如镜子,可用以自照,心湖静止无波,即可照见本来面目,一片清新如洗,山河大地,花草树木,尽在水中显影。所以世人当静(净)心湖,以免化为苦海。

    ??水性柔和,柔能克刚。洪水泛滥时,山石、巨木、田地均崩溃流失,可使巨石磨成细沙,足见柔水聚足力量之大。人与人相处,当以柔和包容相处,避免磨擦受损。

    ??水有善助人之性,人每日洗脸刷牙,煮饭烧菜,沐浴洗涤,样样离不开水的帮助。水性助人而不争。水往低处流,谦德自卑;光明晶莹,清澈透底;养活万物,而不图报。水对人类的贡献太大了,可惜世人并不珍惜水德之可贵。人应当学习水的这种舍己奉献精神。可是现代人“水性扬花”,彯浮放荡,不知所归,人心如江河日下,沉沦愈深,苦海无边。人体以精为活命之源,今人多淫欲过度,肾水消耗过多,水源既枯,筋骨松驰,水火不济,肾亏衰弱。所以当节约“用水”,以延年益寿。

    ??水性又曰“贞洁”。“贞”者洁而白。人心的黑暗,行为的污秽已经至深,贪污、淫秽等不贞行为,已成为一泓浊流。法水是洗涤污秽的良剂,以善水清洗人的恶迹,恢复原来“清白”的本性,乃是当务之急。

    ??水又主智德,智慧如水,故有“智海”、“智水”之称。智慧必须清明,如水之变化无穷,活泼玲珑的个性。切忌以酒灌溉性命,否则木枯人昏,牢记“酒醉误江山”之警句!落花有意,流水无情。一寸光阴一寸金,流水一去不复返。正是启示修真者“守道勿失,逆水行舟”,考验着每个修士的道心道志。有诗曰:“青山伴月水潺流,道客心潭泛扁舟。竹影清凉除暑热,身无罣(guà同“挂”)碍乐悠悠。”

    ??持盈章第九

    ??【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;】

    ??“持而盈之”,“盈”,即满也。“不如其已”,“已”,即止也。此两句是说,人若能认识天道自然法则,明白天赋人生的真谛,不迷本性,正视现实,就能优游余裕,知足常乐。如果迷于红尘物欲,忘记了生命中原有的本性良善,贪求永无止境的个人满足,那样必定会遭受无尽的苦果。倒不如清心寡欲,安于现实,这才是最好的烦恼解脱。

    ??人生的一切,可以说都是与生俱来,无论贫贱富贵,无论吉凶祸福,都是一种自作自受,应当安守本分,珍惜今生难得的人生机遇,多行善事,积福累德,创造人生新篇章。如果贪欲过盛,滋生非分的欲望企求,追求更大的盈裕,最后必然是得不偿失,甚至连本位原有的福惠也搭赔进去。正如常言所说:“偷鸡(投机)不成反蚀一把米。”由此可知,人生在世,能不能持盈而保泰,全在各人以何种心态去把握。

    ??持盈的道理处处可见。器具盛物过满,必然溢而流失,不如适量执中,以免招满为患。天道贵虚,而不贵盈。只有虚空,才能容物,

    ??【过盈者必有倾失之患。】

    ??“持盈”,是讲物盈则损的道理,引喻人心不能过贪,不能恃功自傲,以免损德败性。器物中空,方可受益。人能空心,则无患失。修真者处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,时时当止欲心,念念当生悔心。对于世人所追求的享受,我则宁欠不盈,宁俭不贪,知足常足。盈之器不持,则持盈之劳不用,倾失之患不生,身心得其安逸,岂不善哉!故曰“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”。

    ??世间持盈之事甚多。如官至高位,仍嫌不高;富至亿万,仍嫌不多。声色惟恐其不足,利禄惟恐其不长,福享惟恐其不厚,生命惟恐其短促。终日防危虑险,此等小心之状,与持盈无异。

    ??“持盈”就是人心不知足,无有止期。心中无有一刻安宁,终日心悬高空,苦思冥想,烦恼不断。待到踏上黄泉路途,依然抱着“持盈”之心而遗憾终生。“持盈”有如此之害,倒不如清静自然,是道则进,非道则退。不贪恋于已得之利,不计较于未失之名,持盈之祸辱,则终生不会临身矣。

    ??修真者在精气未足之时,不得不千淘万汰,洗凝出一点至粹之精,作为长生之本。若取得真阳,朝烹暮炼,先天之精充满一身内外,则身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